English

缅怀叶兆烈的两封读者来信

1998-05-17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她教我勇敢地面对生活

光明日报社编辑同志:

读了贵报近几期刊登的有关叶兆烈同志的先进事迹报道,我感触很深。作为中国驻美使馆大使夫人的联络员,我有幸与叶兆烈同志在一起工作过,特别是在她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,我一直在她身边陪伴着她。

我陪老叶参加的第一次外事活动是到前参议员米兹的家做客。老叶非常仔细地做了各方面的准备,精心地给女主人选择了礼品。当时为与对方发展友谊,有一项活动是玩桥牌和麻将,而我对这两样却一窍不通,老叶就手把手地教我打桥牌。她非常认真地对我说,我们在外参加的任何一场活动,都代表着新中国外交官的素质,所以许多不会的东西都要认真学。正是由于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,对每一场活动的认真准备,对每一位客人的热情周到,使她在任何外事场合都表现得雍容大度、才思敏捷,得到了华盛顿上流社会的普遍赞誉,为祖国赢得了荣誉。

1997年8月,老叶随大使从国内返回使馆。当时她已患病,身体比较虚弱。她对大家说,江主席访美是今年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,也是中美关系的大事,我要协助大使把这件事办好。为此,她每天坚持在院里散步,平日一直不大相信气功的她也做起了气功。但由于病情的发展,她越来越感到体力不支。随着访问的接近,准备工作更加紧锣密鼓,老叶也在为访问作着最后的冲刺。她依旧关注着大使每天的日程,尽最大的努力做大使的后勤工作,但她对自己的体力感到担忧。她曾懊恼地说,我要是两条腿有点劲儿该多好,有许多事需要我去做。为了增加体力,她以顽强的毅力,强迫自己进食。她每吃一顿饭,都是大汗淋漓。为了完成白宫南草坪的欢迎仪式,走台阶已经很困难的老叶在卧室里练起了站功。这样每次练功下来,就会剧咳胸痛一阵子。为了在重大场合不咳嗽,她又试吃一种可以镇咳,却使她过敏难忍的药。她说:“只要在外交场合不咳嗽,下来怎么难受都行。”临去威廉斯堡迎接江主席代表团之前,为了让她在途中能补充体力,大家建议她带上氧气瓶,但她坚决拒绝。她说:“我们是去接代表团的,住在美国的旅馆,我决不带氧气瓶。”在威廉斯堡接专机的那晚,当地气温骤降,机场寒风透骨,老叶坚持认为这种场合只能穿风衣不能穿羽绒服。她再次以坚强的意志,在寒风中精神抖擞地站在迎接队伍的前面。在华盛顿一场场紧张而重要的外事活动中,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采奕奕、笑容可掬的大使夫人。有谁能想到每场活动她都是要靠镇痛药、镇咳药、安眠药来支撑着自己那重病身躯呢?

进驻威廉斯堡以后,使馆领导考虑到老叶的身体状况,想单独给她做较易消化的中餐,但这个建议同样受到老叶的反对。她非常严肃地对大家说:“代表团快到了,这个时候厨师的压力很大,你们应该多替他们想想。我和大家一起吃自助餐很好。”在出席白宫欢迎仪式前,老叶发现自己的身份证由于换了皮包而忘在了官邸。幸好身份证后来得以及时取回。事后我责怪自己,作为大使夫人的联络员应当把事情想在前面,而不该事发后手忙脚乱。当天中午,我到旅馆餐厅就餐时,老叶已经在等我了,没等我开口便说:“小华,我对不起你。因为取身份证而影响你参加欢迎仪式。”我既感动又愧疚。要知道这是我的过失,而大使夫人却在宽容别人,检讨自己。

和老叶相处的时光虽不是很长,但她将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。她教给了我勇敢地面对生活,珍惜所爱的一切。老叶,我想念你!

外交部拉美司华梅

1998年5月9日

兆烈是我们心中的楷模

光明日报编辑部:

我们流着热泪读了贵报5月7日刊登的《壮烈未必在疆场》一文,历历往事再次浮现脑际。

我们是叶兆烈同志大学期间同窗共读的好友。早在同学时期,兆烈就以优异的学业成绩、热爱同志与事业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,深深赢得同学们的信赖与尊重,成为我们这群热血青年的领头人。她是我们的班长和全班唯一的中共党员。她在自己抓紧时间刻苦学习的同时,时时以最真挚的爱关护全班的每一个同学。在她的带领下,我们班一直是一个团结向上充满朝气的集体。

毕业后的四十多年里,兆烈无论是在国家机关工作,还是在国外使馆工作,即使在“文革”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,她都始终以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,辛勤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。兆烈同志一直是我们心中的楷模,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批为革命事业奋不顾身,同时又最诚挚地热爱他人的优秀共产党员。

最后,对贵报发表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,我们表示衷心的敬意与感谢。

谨致

敬礼

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郝振益樊振帼

1998年5月9日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